比中樂透還難!寶媽生下「三胞胎」似複製粘貼 10個月後「驗DNA」醫生不敢信:兩億分之一的奇蹟
三個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長,羅伯特的養父是醫生、養母是律師,一家子住在威斯特徹斯特郡(Westchester County);艾迪一家住在長島的中產聚集區,養父是老師;大衛則住在工薪階級聚集的紐約皇后區。
Advertisements
儘管成長環境不同,三胞胎還是表現出讓人驚訝的相似點,尤其是家庭環境相似的羅伯特和艾迪,他們的智商都是148(140以上被認為是天才),兩人都在各自的學校練摔跤,風格也出一轍。此外,他們都喜歡看電影,中意的台詞也一模一樣。而住在皇后區的大衛,脾氣和性格都和另外兩位兄弟相差較大。
三兄弟的監護人也都認真履行協議中的要求,定期接受回訪和問卷調查,並保留成長時期的影像。值得一提的是,問卷調查的問題非常瑣碎,像是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說起一句話,什麼時候學會騎車,玩玩具有什麼特別的喜好等。有時候,領養中心也會派專員去家訪,了解孩子們的成長狀況。
Advertisements
三家人也曾覺得奇怪,卻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。大衛的養母還曾遇過一件怪事,某天早上,大衛醒來突然說了一句「我有個哥哥」讓養母覺得相當不尋常,便私下聯繫了另外兩家人,兩家人發現自己的兒子也有類似經歷,他們都曾毫無來由覺得自己有個兄弟!
更讓他們疑惑的是,當初領養中心告訴他們,他們是被隨機選中的家庭,但經過大家深入比較和討論,發現他們仍有一些共同點。首先,他們都是猶太家庭,在領養三個孩子前,三家人也都各自領養了一個女兒,年齡也都在兩歲左右,種種巧合在家長們的心中萌芽,卻又不知從何解釋。
直到三胞胎19歲那年,羅伯特走進新學校,被兄弟的前室友麥可意外撞見,這件事才東窗事發。
Advertisements
經過媒體報導,三胞胎很快就成了紐約名人,很多節目都邀請他們去當嘉賓,他們甚至還在美國女歌手瑪丹娜的電影《神秘約會》客串演出。
重逢的喜悅和成名的刺激下,三胞胎暫時忘記了身世之謎,直道一切平靜下來後,他們和紐約媒體才開始追究自己的身世:作為三胞胎兄弟,為什麼會被分開送到不同的家庭收養?為什麼19年來沒有人告知他們彼此的存在?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?
Advertisements
而這一系列的問題,矛頭全都直指Louise Wise領養中心...
原先領養中心負責人不願正面回答,直到各路高人開始追查,最後才查出三胞胎的身世之謎,原來他們之所以會被分開19年,竟然是為了完成一位心理學博士彼得(Peter Neubauer)的實驗!
Advertisements
彼得博士生於1913年,是一位兒童精神分析學家,在二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屠殺而逃往奧地利,最後輾轉來到美國。他專研兒童心理學,也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,他尤其擅長兒童心裡創傷,還發表過一篇名為《單親家庭兒童和戀母情結的發展》的論文,引起學界矚目。
彼得博士因為對「先天與後天」(Nature versus Nurture)感到好奇,想知道人在先天遺傳相同的前提下,後天不同生長環境會對人的成長,各方面的發展(尤其是智商)造成什麼樣的影響,於是他就和領養中心達成協議,讓領養中心幫他物色雙胞胎或三胞胎。最後,有四組同卵出生的兒童成為他的實驗對象。
Advertisements
而三兄弟就是其中的一組....
這個實驗打著「兒童發展項目」的稱號,三胞胎被送到三個不同背景的家庭,每個月的回訪調查、用影像記錄孩子成長,都是為了在為這個實驗提供研究數據。在三兄弟19歲時,彼得又指示領養中心,引導羅伯特和艾迪就讀同一所學校,故意讓他們「不期而遇」。
Advertisements
這一切的一切,竟然是一場殘忍騙局!真相被揭露後,三兄弟非常憤怒,他們抨擊彼得博士泯滅人性,因為這項把雙胞胎從嬰兒時期分開,藉此觀察不同成長的實驗,正是納粹軍醫約瑟夫·門格勒(Josef Mengele)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做過的事!
而不同的是,集中營的猶太人是被迫的,三兄弟則是被秘密利用。彼得博士身為一個從納粹魔掌中逃出來的難民,卻做著和納粹軍醫一模一樣的實驗,讓三兄弟無法接受,他們指責對方剝奪了他們的相處時光,導致他們手足分離19年。
彼得博士本人則堅持,這項實驗對人類是有益的,犧牲三兄弟是不得已的決定。但事實證明,犧牲三兄弟所換來的實驗數據和結論,至今仍在學界飽受爭議,「先天和後天」依然沒有定論。2008年彼得博士去世前,都還在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悔。
多年後,領養中心負責人才對參與這項實驗感到遺憾,「當年我們真的把自己當成了上帝...但我們必須盡自己所能做正確的事,不是嗎?」而三兄弟經過了分離、重逢,之後又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如今,他們已經57歲,這幾十年來,沒有任何人、任何機構,為他們的無故分離表示懺悔。不久前,三兄弟的奇特經歷還被拍成紀錄片《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》(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),在辛丹斯電影節上播放,重新引發外界關注。
對於這項實驗,大衛表示,「科研組織以犧牲我們兄弟情誼的代價,來換取實驗數據,而他們竟然還說我們是實驗參與者...我們不是參與者,我們是犧牲品!」
彼得博士直到死前還沒有任何愧疚,而三兄弟遺失的19年歲月,也隨著這項實驗的結束而黯然消逝...他們的故事令人震撼也不敢置信,你怎麼看呢?
來源:英國那些事兒